跳转至

185|提问,是沟通界的C2B

我接受过很多“沟通能力”的训练,其中最“变态”的一个,那必须是“精确的提问”了,我们被要求对随便一句话,必须一口气问出70个问题。今天是沟通的最后一课,我们就来聊聊:精确的提问。

概念:精确的提问

举个例子。你说“PC市场不景气”,我该怎么精确的提问?

“你在说的PC指的是什么?你是指:Windows,Mac,还是Linux?桌面电脑,笔记本,还是PC服务器?你说的PC,包含了广义的PC设备吗,比如移动设备,游戏机,和汽车导航仪?”

大部分的沟通,比如演讲,写作等,都是讲者发起、听者接受,被讲者逻辑主导的“B2C式”沟通。在B2C的沟通模式下,如果讲者逻辑混乱,整个沟通的效率就会很差。

而提问呢?提问,是一种听者发起、讲者回答,被听者逻辑主导的“C2B式”反向沟通。如果听者逻辑清晰,能精确的提问,一问一答,再一问一答,如此往复,那就算讲者的逻辑再差,整个沟通的效率都会显著提升。

提问,是沟通界的C2B。

运用:如何提出精确的问题

厉害了。那我怎样才能提出精确的问题呢?

回到最开始的案例。对“PC市场不景气”这个陈述,我那几个问题不是随口问的,它们属于“澄清性问题”。而澄清性问题,只是“精确的提问”这个宝藏式的“题库”中,层层递进的七个“问题抽屉”中的一个。精确的提问,就是理解这七个抽屉的递进逻辑,并且能脱口而出里面的问题。让我带你一个一个打开看看。

抽屉一:继续/中止性问题。

“这是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?谁关心这个问题?讨论的目的是什么?你、我是否需要参加这个讨论?还有谁需要参加这个讨论?讨论的重点是什么?”

这个抽屉里的问题,其实都是在问:我们是否需要讨论这个问题?

抽屉二:澄清性问题。

“ XX是指什么?你是指__还是__?时间、地点、多久一次、什么比率、什么范围?举个例子?你是不是在说___?”

这个抽屉里的问题,其实都是在问:你的意思是什么?

抽屉三:假设性问题。

“前提假设什么?你把什么当成必然的了?这是否存在?是不是唯一的?这是好事,还是坏事?”

这个抽屉里的问题,其实都是在问:你的前提假设是什么?

抽屉四:质疑性问题。

“你怎么知道的?你从哪里听说的?此人的可信度如何?是否有数据支持?数据是否可靠?有哪些可选项?在什么范围内选?谁来做?”

这个抽屉里的问题,其实都是在问:你怎么知道你是对的?

抽屉五:缘由性问题。

“什么引起的?为什么会发生?触发事件是什么?根本原因是什么?驱动因素是什么?抑制因素是什么?它是怎样起作用的?机制是什么?当__出现时会发生什么?这是事情的起因还仅仅是个相关的因素?”

这个抽屉里的问题,其实都是在问: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?

抽屉六:影响性问题。

“结论是什么?成果是什么?所以呢?短期效应?中期?长期?哪种是最好的情形?最坏的情形?最可能是什么?有哪些意外后果?积极的?消极的?”

这个抽屉里的问题,其实都是在问:那会带来什么影响?

抽屉七:行动性问题。

“我们应该做什么?怎样应对?与谁合作?什么时间完成?这是不是意味着解决了根源问题?是否全面?是否有应对风险的策略?是否有支援?”

这个抽屉里的问题,其实都是在问:应该采取什么行动?

好的,宝库已经打开。再回到最开始的案例,对于“PC市场不景气”,你至少要一口气问出哪7个问题呢?

“PC市场的景气问题,是我们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吗?你说的PC,包含了广义的PC设备吗,比如移动设备,游戏机,和汽车导航仪?这是好事,还是坏事?不景气的具体数据和数据来源是什么?不景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会带来哪些短期、中期、和长期的影响?谁,应该在什么时候,做什么以应对?”

这就是精确的提问。对方本来也许要花2个小时讲述的观点,通过回答你的结构化的精确的问题,也许花15分钟就讲清楚了。

小结:认识精确的提问

精确的提问,是建立在层层递进的七个问题抽屉上的,被听者逻辑主导的,C2B式反向沟通,用以大幅提升沟通效率。这七个抽屉是:继续/中止性问题,澄清性问题,假设性问题,质疑性问题,缘由性问题,影响性问题,和行动性问题。

爱因斯坦说:提出一个问题,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;我说:请不要把“精确的提问”用在你女朋友身上,否则,后果自负。



回到顶部